|
|
上海澳克曼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
www.655dy.com TEL: 021-55129113、66055760 |
首頁 ∣ 公司簡介 ∣ 熱點新聞 ∣ 最新產品 ∣ 統一價格 ∣ 驗配常識 ∣ 聾兒教育 ∣ 精英團隊 ∣ 留言中心 ∣ 聯系我們 |
心理健康:聾人如何適應主流社會
盡可能養成良好的心態前面我們談了如何解決表面上的問題,現在我們從心理的角度談談聾健交往的本質問題。
聾人和其他障礙者相對比,最大的差別就是聽障所帶來的不便和煩惱是隱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覺到。因為常人之間的精神活動往往要借助于聽覺,用口語來表達和傳遞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失去聽覺,就容易造成精神活動的貧乏,導致心理上的壓抑、苦悶,甚至心理上的扭曲。所以聾人心理是最難調整的。
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聾人,他們對精神上的需求不會很高,所以不會因為精神需求的貧乏而感到壓抑;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聾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智力越發達,思維越豐富,就越需要精神營養,這時聽不見就成了他們最大的障礙。他們越不甘受制于自身的聽力限制,就越容易痛苦。而這些痛苦,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態和
健康的心理,才能予以克服。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聾人能夠受到較高的教育。所以,如何培養聾人良好的心態,就成了聾人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態,受了較高教育的聾人長大成人后,就會大大減少因聽障而帶來的心理上的壓抑和苦悶,從而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聾人如何戰勝心理上的壓力,與主流社會相協調,也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
我的親身體驗
培養良好心態的問題,我有著切身的感悟。我從小到大,整整二十年的人生歷程,使我明白人活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學會往好的方面想,這樣才會使人生的色彩明亮起來。家人對我的教育,直接影響著我的人生觀和為人處世的態度。可以說,我的成長經歷了四個階段,同時也在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即如何看待自己是一個聾人的問題。
我自幼雙耳失聰,父母為我跑遍了大江南北,吃了不知多少苦,找了不知多少人,花了不知多少錢,也沒能治好我的耳朵。這就是我成長的第一階段:就聾治聾。
到了三歲半,父母發現,再這樣下去,只會耽誤了對我的教育。當時,他們僅僅希望我學會說話,所以就開始潛心的教我學說話。直到6、7歲,我才能說出較為流利、順暢的普通話。這就是我成長的第二階段:就啞治啞。在這一階段,有朦朦朧朧的感覺到自己是個聾人,但并沒覺得它會給我帶來什么。
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父親為了讓我趕上并超過同齡的健生孩子,特別注重對我的智力的開發。這就是我成長的第三階段:智力開發在這一階段,我的潛能被充分挖掘出來,創造了許多奇跡。八歲時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后1000位數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記錄;在普通小學連跳兩級;并由此獲得了全國十佳少年等榮譽稱號,得到了社會會的承認。這時,我十分自信,甚至有點驕傲,忘記了自己還是一個聾人。但是上了中學后,由于我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加上自己聽不見在人際關系上屢受挫折。可以說,劣境沒有打敗我.榮譽倒差點擊垮我。這時.我才醒悟過來.自己畢竟是一個聾人,生活也并不像我想的這么簡單。我開始正視自己是一個聾人。但是,卻由此帶來了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父親也從這個挫折中明白了一個道理:智力開發只是表面的現象,良好心態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他改變了對我教育上的總體方向,由智力開發轉向了良好心態的培養。這,也就是我成長的第四階段:良好心態的培養。差不多十年后,我才明白,聾人應該既正視自己是聾人,又忘記自己是聾人,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的,不能絕對化。
我深感,如果一個聾人,生活在聽力殘疾和由于失聰而導致的心理殘疾的雙重陰影下,活著將會是一件多苦多累的事啊!反之,在良好的教育下,聾人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則可以彌補聽力上的缺陷,活出一個快樂而美麗的人生來。
卡耐基曾經說過:成功= 85%的人際關系+ 15%的努力。可見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而聾人由于失聰,在交往上處于劣勢,是弱者。但是如果具備了良好的性格和心態,甚至可以彌補聽障這一不足。下面,我想就幾個常見的聾人心理談談如何戰勝心理上的壓力,在正常人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為主流社會的真正的一分子。
孤獨感
孤獨感是聾人最易產生的負面情緒。當周圍的同學談笑風生,無意把你氣壯山撇在一旁時,就會產生這種感覺。獨自一人的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群中的孤獨。在公眾場合下,人越多,聾人就越難插進去和他們說話,無論你多么想插進去湊湊熱鬧,但始終是不現實的。而聾人就必須天天感覺這種孤獨。這種感覺就好像是:自己正處在一望無垠的沙漠里,無人能救。一天兩天,還可以忍受,但是天天 如此,難免心理上承受不住。久而久之,深深的強烈的孤獨感就不知不覺的深埋心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已經麻木不仁到了竟然不知道 有一種孤獨感正埋在內心深處的地步。我曾經經歷過這種感覺,但幸運的是走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