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奪聽力的元兇
先天性疾病致聾
由先天性疾病導致的耳聾常屬外耳道閉鎖,中耳發育異常而內耳發育正常的情況。
遺傳致聾
父母雙方或一方家族中有聾病基因都有可能使孩子出現聽力問題。35歲以上的婦女初次生育,新生兒“三體綜合征”的概率增加,可伴有聽力問題。一些遺傳性綜合征表現出多發性畸形,也可涉及聽覺器官。
藥物致聾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之所以帶給人們震撼,不僅僅是因為舞蹈本身的華美,更在于參加這個舞蹈表演的全部都是聾啞演員。然而,令人震驚的是,總共21名演員中竟有18人因藥物致聾!在這18位聾啞演員中,絕大部分又都是在兩歲前后,因為發燒時使用抗生素所致。
更讓人震驚的是,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透露,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占總體聾啞兒童的30%~40%。濫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小諾霉素等),是我國兒童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主要原因,其中新霉素毒性最大。許多衛生工作較落后的地區,應用此類抗生素治療兒童發熱、肺炎等疾病,造成了兒童的聽力殘疾。各種利尿劑、抗瘧疾藥(如奎寧和氯喹)、中藥烏頭堿和含有重金屬的制劑(如含鉛、砷、汞的制劑等)、抗癌類藥物、解熱鎮痛類藥物(如阿司匹林)、治療心律失常和高血壓病的藥物(如心得安、心得寧等)、某些避孕藥、消毒劑(如碘酒、洗必泰、甲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聽力,所以一定要嚴格按劑量使用。
疾病致聾
外耳道異物、盯聹栓塞、炎癥、外傷性耳膜穿孔以及各種中耳炎、膽脂瘤、鼓室硬化癥、耳硬化癥、中耳良性或惡性腫瘤均可影響兒童聽力。流腦、腦膜炎、結核性腦炎、腮腺炎、麻疹、風疹、水痘、皰疹等更是兒童性耳聾的首發原因。
腦膜炎:無論是兒童或成人,如果得了腦膜炎或乙型腦炎,都可能直接影響到聽力。20世紀50年代約有30%~40%的聾童是因為腦膜炎引起的。現在實行預防接種后,腦膜炎已大為減少,但仍有流行期病例發生。腦膜炎所引起的感染可以同時侵犯內耳,引起迷路的化膿性炎癥,形成死耳從而導致全聾。
麻疹:麻疹是兒童化膿性中耳炎的病因之一。麻疹病毒可以經人體血液循環到達耳蝸的血管紋,引起微循環障礙或造成迷路炎,出現雙側中、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由于預防疫苗的誕生,麻疹發病率已大為下降。
水痘:水痘是一種病毒感染,多發生在學齡前兒童中。這種病毒感染與耳聾有密切關系,因為這種病毒可以潛伏于感覺神經,隨時會引發耳聾。發生此病后要徹底治療并注意聽力情況,發現聽力下降要及時診治。因此,預防兒童水痘的發生非常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這種病毒感染后可以影響耳蝸及前庭功能。病毒經血液循環進入內耳,引起耳蝸血管紋的炎性改變,使淋巴系統受損,引起病毒性迷路炎,嚴重影響聽力,難以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耳聾常為一側耳,所以,不容易被早期發現。
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為近年來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之一,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癥疾病。主要原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和免疫反應等。所以進行衛生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本病的認識很重要。防止感冒和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可以避免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生。
懷孕及分娩致聾
妊娠期間:在懷孕期間,尤其是懷孕初期3個月內孕婦感染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弓形體病毒、皰疹病毒或梅毒螺旋體、流感桿菌等病原微生物并導致子宮內感染易導致胎兒失聰;在懷孕期間使用某些藥物或接受放射線或同位素照射易損壞胎兒耳部神經;懷孕期間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低下、酒精中毒、CO中毒、嚴重營養不良等)也易造成胎兒不可逆的感音神經性耳聾。冬春季節,易發生病毒感染,孕婦可能出疹子并有輕微的感冒癥狀,這段時間應做病毒抗體的血清檢查。
分娩期間:使用產鉗等造成的外傷、難產導致的嚴重窒息、新生兒黃疸、母嬰血型Rh因子不合或ABO溶血、早產低體重兒、胎兒期病毒高膽紅素血癥或其他非細菌感染,都可引起聽力損害。
澳克曼聽力活動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吳江路15號607室五月花商務中心(南京西路青海路交叉口,岳陽醫院旁邊)
地鐵1、2、8號線人民廣場站下11號口出,地鐵2號線南京西路下2號口出,地鐵13號線南京西路下5號口出。
公交109.112.20.37.921路到上海電視臺站下,公交36.933.869.974.952路到南京西路成都北路站
預約咨詢熱線:021-55129113 021-66055760